-
-
李培元教授,优秀中共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3年8月受聘于西安外事学院,任该院人文学院传媒系名誉系主任,2006年被评为院级教学名师。 李培元教授热爱民办教育事业,对学生怀有一颗火热的爱心,把上好每一节课作为自己的工作职责。他认真备课,认真讲课,认真批改每一份作业,认真指导学生实习,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注重心灵沟通,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善于开展教学互动
-
5月27日,加拿大菲莎河谷大学校长艾德马克博士,加中事务执行官王雅静女士来访我校。院长李立、副院长杜瑞清热情欢迎到访来宾,双方在西楼会议室进行座谈。 在座谈中,李立院长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了对远道而来贵宾的诚挚欢迎,并介绍了外事学院建校20年来取得的成就,李立院长说,菲莎河谷大学低廉的学费、带薪实习以及丰富的应用课程等鲜明的办学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相信两校的合作一定会顺利开展
-
5月24日,由国际交流中心、团委、学生团体联合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韩文化节华丽开幕。我校师生与50名韩国留学生热情参与本次开幕式。 本届中韩文化节围绕“中韩民俗文化展示”、“中韩美食对抗赛”与“中韩电影节”三项主题展开,充分展示中韩两国风俗人情、文化特色,歌舞、戏剧、美食、服饰、民俗文化应有尽有。韩国流行文化已成为当下学生观注和谈论的热点,此次活动旨在促进两国学生对彼此文化的交流
-
5月24日,由国际交流中心、团委、学生团体联合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韩文化节华丽开幕。我校师生与50名韩国留学生热情参与本次开幕式。
-
各二级学院: 学籍表做为学生在校期间的重要资料,为保证学生学籍表能够顺利移交,现将移交事项通知如下: 一、移交对象 2013年毕业的统招本科生和高职学生。 二、移交要求 1. 学籍表内容完整,公章齐全。 2. 所交资料以班为单位编制,按学号从小到大顺序排列。 3. 学籍表一式两份,一份装入学生个人档案,一份存馆以备学生利用。 4. 存馆的学籍表需用黑色签字笔在学籍表右上角标识
-
5月22日下午三点半,由校团委主办,人文学院团总支承办的第十三届“鱼化龙”大学生文化节之“金话筒”主持人大赛在学术苑二号报告厅举行。学生处处长朱联社、教务处处长李海峰、党政办副主任陈巨乾、团委书记赵鹏及各二级学院副院长出席了此次活动并为获奖选手颁奖。 “金话筒”主持人大赛 本届参赛选手在各二级学院前期进行一系列筛选,最终共有8名同学入围决赛。教务处处长李海峰、宣传部老师何晓峰
-
5月23日下午,由共青团陕西省委、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学生联合会主办,共青团西北工业大学委员会、西北工业大学学生会承办的2013年陕西省大学生校园舞蹈大赛预赛在西北工业大学新校区隆重开幕。来自西安外事学院,长安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25所高校,25支参赛队伍参加了比赛,最终12支队伍晋级决赛。 比赛中出场的第16支参赛队,是由校团委、文化产业学院选送
-
-
5月24日晚,我校创业学院学生李军结束历时整整50天,600个小时的珠峰之行,回到西安,我校师生前往机场迎接李军归来。 李军接受媒体采访 刚刚走下飞机的李军略显疲惫,但他依然被母校师生的热情关怀所打动,李军现场接受了学校电视台的采访,感谢母校对自己珠峰之行的大力支持,也感谢母校师生对自己的牵挂和关怀。他说:“虽然没有实现登顶珠峰的梦想有些遗憾,但在当时的环境下,我们必须做出救人的决定。不然,我会
-
《民办教育研究》2013年第3期第12卷(总第66期)
-
5月23日中午,为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商学院团总支在六号楼前广场举办了主题为“5·25 我爱我”心理健康互助活动。 在本次活动中,商学院团总支邀约外事学子共同进行“我爱我”健康签名并通过填写问卷的形式向学生们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活动共组织了“心愿墙”,“烦恼箱”,“5.20心理健康日问卷调查”以及“探究心灵深处,展现最美自我”签名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心理健康
-
学校全体师生: 5月21日,学校创业学院李军同学和他的B组山友登到珠峰8400米处,和“世界之巅”的垂直距离仅剩400多米。他们并非体力不支无法完成最后的路程,他们更不是到达这个高度就心满意足然后回家。放弃梦想,是为了挽救一名A组山友的生命。他们向珠峰献上了一份特殊而珍贵的礼物,不是登顶珠峰的人数记录,也并非单人多次登顶的个人记录,而是生命至上、关爱他人的精神升华。他们虽然未能登顶
-
2013年5月18日,在李培元老师的带领下,新闻学本科12级的同学第一次走出教室,来到白鹿原樱桃谷进行现场观察活动。“千里飘香沁心间,万亩樱桃红坡塬”,白鹿原这个可以追溯到周平王时期的古塬,被挂满枝头的樱桃装点得一片火红。此刻我们西安外事学院新闻本科12级的72位同学分散在樱桃树下、村庄里、集市上、农家小院里,正在为完成自己的现场观察任务忙碌着。而我这次的主要任务是了解新闻学1201班第三
-
初见,稚嫩未成长 一个瘦小的身体,一张稚嫩的脸庞,一头短发,像是个初中生,这是我初次见到杨英的印象。那是在新闻学12级同学第一次校内寻访教学实践活动期间,她与另一名同学为了了解自己采访对象的背景材料进行外围采访时找到了我。也许是第一次见面的缘故,她显得很紧张。为了缓和气氛,我主动问她想问什么。她一时间乱了思绪,什么问题也问不出来,只说让我随便聊。 这样的孩子,我想,她能很好的完成此次的校内寻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