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下午,在西安外事学院学术苑1号报告厅,专家学者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国际比较”主题展开了一场热烈讨论。本轮讨论是第七届AGAUC国际论坛圆桌论坛活动的一部分。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李壑,深圳国泰安集团执行总裁王春雷,温州民办教育研究院秘书长陈长河,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授、西安外事学院七方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史朝等作为论坛嘉宾分别作了发言。论坛由黄河科技学院副校长杨保成主持。西安外事学院党委书记孙黎明,研究与发展工作部部长王日华等与大会部分代表共同参加了分论坛的圆桌讨论。
论坛讨论中,温州民办教育研究院秘书长陈长河首先对国际上的基础教育提出了高屋建瓴的分析对比,使论坛很快活跃了起来。陈长河在具体阐述中还对民办高校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思考,一是学校缺乏对学生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二是学校不应该单纯注重就业率,而应当更注重学生对于职业的满意程度。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各高校所重视的相同之处。对此,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授、西安外事学院七方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史朝表示,如今教育与社会工作需求并不匹配,以德国为例,本科高校内大多直接设有工厂,明确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入工厂实习提高自身实践能力,所以德国的工业技术相当精确。我国要进行将“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就要加强对人才的教育培养,所以高校转型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发展趋势。史朝也阐述了他对于地方高校转型的看法。讲话中,史朝认为民办高校顶层设计很关键,是转型的核心,而学校定位、专业结构、教师队伍、人才培养方法及经验是转型的主要方面。
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制定院校发展的战略规划,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类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大力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积极利用校内外资源进行育人,加强科研成果转化,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对此,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李壑重申了“应用型人才、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和国际比较” 的论坛主题。他说,高校转型应当紧抓社会发展最前沿信息,加入到转型当中去,才能培养出更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那么,学生所受的高等教育在他们毕业后,寻找工作的时候究竟有多大帮助呢?作为深圳国泰安集团执行总裁的王春雷对比国内外已就业人员职业发展进行了思考。王春雷说,国际比较中有两种不同职业教育,分别为“日德精准制造”和“北美创新教育”,他认为现代人才的升级体现在实践动手能力和复合型知识储备,因此在校老师应当注重学生的思路方法教育。王春雷形象地提出“一本书浓缩成一句话”的教书理念,同时他还提出教育应适应学生,无论什么类型的学校都应该有各方面类型的学生。
论坛讨论最后,主持人杨保成作了精彩总结。中外嘉宾收获满满,称赞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