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管理是中国民办高校面临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本届AGAUC国际论坛的重要议题。本届论坛通过主旨演讲、主题发言、圆桌论坛对民办高校分类管理做了深入探讨。

我校校长陈爱民在主旨演讲环节作了题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和国际经验》的报告,分别从需求端、供给端两侧分析了美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状况,在理论层面上对比分析了民办高等教育分类管理的的内在逻辑性和现实操作模式。她提出,美国营利性高校的分类,已形成了各自发挥应有的作用、互相竞争又互相补充的局面。公立大学以担当研究型大学和低学费大量吸收大众本科生而凸显其为社会服务的职能。私立非营利大学以小规模、低生师比、高师生互动、高成本从而高学费,以及博雅为特色吸引经济相对富裕的学生群体;私立营利性高校则已最小的规模、最灵活的办学模式以及技能培养和网上教育为特色,起到为其他两类学校拾遗补缺的作用,同时也给声望比较弱的非营利性私立大学带来竞争和挑战。而中国的分类管理是基于更为复杂的民办教育现状,在很大程度上是市场和行政双重驱动。所以,民办教育的分类管理的成功,需要时间和一系列的科学制度设计,必须有充分的财政和政策支持来鼓励民办高校选择非营利性模式,也必须通过改善高等教育学历教育准入机制和自主招生政策以鼓励民办高校进入营利性模式。

在主题演讲环节,北京师范大学首都教育经济研究院院长王善迈教授作了题为《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探讨》的发言。他以经济学角度出发,从分类的背景、前提、标准、实施、疑虑五个方面发表了对民办高校分类问题的见解。
10月15日下午,学术苑2号报告厅展开了以“中国民办高校分类管理”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与会嘉宾就此话题各抒己见,展开热烈讨论。
责编/杜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