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17日,我校“明道学堂”在学术苑2号报告厅开讲。理事长、校长黄藤以“本原儒学与学校理念”为主题讲授第一讲,陕西师范大学尤西林教授以“AI 时代高等教育危机与通识教育的应对功能”为主题讲授第二讲。学生工作部、各书院的学生管理干部,全体辅导员及正蒙导师参加学习。

“明道学堂”旨在为我校辅导员、正蒙导师能力的提升搭建起学习、培训、交流的平台。它既是学校加强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内涵发展的关键抓手,让辅导员、正蒙导师和学生管理干部在深度研讨中启迪智慧、在坦诚对话中凝聚共识、在协同共进中激发能量。

第一讲黄藤校长从辅导员、正蒙导师的工作本质、如何提高、工作任务、社会意义四个问题出发,和与会同志真挚交流,深入阐释学校理念与本原儒学深层逻辑,破解育人密码。
黄藤校长指出,学校理念的核心是校训“明道、修身、利他、共荣”,而校训的核心是“明道”。自世界四大文明起源以来,人类始终从不同维度探寻“明道”,追问 “人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的人生意义。他提出,“生命的意义在于对他人有用”,在于 “让世界因我而更美好”,人类的追求是 “健康与幸福”。“明道”作为核心的核心,一是求“大道”,探求世界人类的根本之方向,二是求“小道”,追求个人生命的意义和活着的价值。
黄藤校长强调,辅导员、正蒙导师要育人,要和学生一起在“明道”的指引下不懈地“修身”——在心灵层面扬善除恶,在技能层面提升社会服务本领,最终实现“利他、共荣”。他指出,儒学是追寻“本原”的重要路径,学习经典是通往“本原”的捷径。辅导员、正蒙导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事的是充满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业,希望大家既能让自身生命绽放光辉,也能影响学生,实现师生生命之光交相辉映。

第一讲课堂上,多位辅导员结合自身经历,分享对辅导员工作性质、任务、价值及自我提升的理解,畅谈如何以仁爱之心带动学生的仁爱之心,推动学校理念与育人实践的深度融合,将学校的精神血脉融入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第二讲主讲是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理论与美学教授尤西林,他是陕西师范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校通识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马克思主义重大工程项目“美学原理”首席专家。

尤西林教授基于深厚的理论积累,旁征博引,围绕“AI 时代高等教育危机与通识教育的应对功能”这一主题,从当代高等教育的危机、当代职业的动荡与变革、人工智能是当代变动的策源地、人工智能无法取代的人类行为、主动适应并超前于AI时代职业危机的高等教育专业变革、通识教育成为专业教育与AI教学结合的基础与纽带六大方面详细阐述。他提出,对待人工智能既要高度重视并拥抱新科技,更要清醒认识其弊端,明确区分人工智能与人的本质差异及特点。
尤西林教授高度肯定了西安外事学院的优势与特色,称赞黄藤校长作为教育家在民办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成果。
黄藤校长总结第二讲指出,我校长期以来积极践行通识教育理念,尤西林教授的讲座进一步为学校深化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引。通过此次学习,学校更加明晰了未来的方向,也进一步鼓舞了我们前行的勇气。


两场讲座分别由学生工作部部长马宏、通识教育中心主任曲经纬主持,整场活动组织有序,学习效果良好。
据悉,即日起,我校将以明道学堂为载体,通过以专家导学启发思路、以经典研读深化理解、以专业训练提升技能、以经验分享推动实践一系列递进式的学习方式持续推动学校理念实现从认知到认同、再到践行的转化,促进辅导员职业素养由事务型向专家型转变,加快建设高水平辅导员、正蒙导师队伍建设。
文/武凡
图/武凡 陈思维
王佳宁 刘鑫
编辑/张欣钰
审核/李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