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陕西省文化厅、陕西省档案局作为指导单位,陕西省著名人物资格审核委员会主办的"2015年度陕西文化人物评选活动"拉开帷幕。我校文学院名誉院长肖云儒教授被活动组委会提名为"影响陕西·2015年度陕西文化人物"。

肖云儒教授关于散文写作"形散神不散"的论述和关于中国西部文学、西部电影、西部文化的研究成果被写入中国当代文学史。虽年过古稀,却依然保持着旺盛的思想力量和敏锐的感受能力。特别是近年来,不仅全程参与了丝路万里行活动,而且在媒介活动中不遗余力的利用各种形式宣传丝路文化,推介陕西,他无愧于"西部文化大使"的称号,也无愧于国内首位"新丝路"文化大使的名头,更无愧于"陕西文化人物"的提名。

著名文化学者、书法家肖云儒教授,是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德艺双馨艺术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突出贡献专家。现为陕西省人民政府黄楼名人书画院院长。先后获得中国图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三次、广电部星光奖两次和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成果奖等7项国家奖和陕西文艺大奖、艺术成就奖等12项省部级奖,被陕西省政府命名为“德艺双馨艺术家”。
肖云儒著有评论集及散文集《民族文化结构论》、《八十年代文艺论》、《独得之美》、《独步岚楼》、《撩开人生的帷幕》、《黑色浮沉》、《美》以及280万字的西部文化研究专著《对视》书系五卷。他的书法作品功力深厚、线条灵动,墨趣盎然、个性独特、极具生命感和文化个性,被专家誉为萧散敏秀的生命倾诉。多次获得书法全国大奖,并被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中国收藏学术研究会、世界文化艺术鉴定中心等多家专业机构评为中国当代杰出书画家,授予中国当代书画艺术杰出成就奖。其作品广为国家级艺术馆、博物馆珍藏,广受海内外欢迎。

肖云儒在各公众媒体上热情地为西部为陕西做文化推介,是西部文化大使。他在央视的“精彩中国”、“魅力城市”等大型宣传活动中,在凤凰卫视和各地电视台的《纵横中国》、《开坛》、《黄帝陵大祭祖》、《金庸华山论剑》和《城市名片》等栏目中,乐此不疲地解读西部文化,宣传西部,并先后为西部的十几个城市做文化代言人,被公认为为西部的文化大使和形象代表。
《昭明文选》有句话:“大隐隐朝市,小隐隐陵薮。”在人头攒动、高楼林立的西安城内,肖云儒先生就是一个令人心里安静的、高贵的存在。在他的“不散斋”里,他深情地回忆着自己走过的学问路,同时也解读着自己:“我曾说自己是北方面食中的臊子,一勺一勺舀到别人碗里,却很难有自己的一碗面,其实我很想自己做一道大菜,哪怕是一道小吃。”长期以来,肖云儒一直以评论家的面目示人,而他的灵性则有意无意地被自己的理性压制了。他想多写些散文,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回望,他颇为感喟地说,自己是一头牛,牛头、牛骨、牛肉都已经无怨无悔地献给人世,所剩无几了,接下来,真的想给自己熬一道牛尾汤,在夕阳的余晖下慢慢品尝、回味。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肖云儒这位扎根陕西的南方汉子,在中国西部文学、西部文化的研究中,凝聚着他一生的忧患、感伤、苦乐、奋争和憧憬。虽年过古稀,肖云儒仍顽强地安于一个知识分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良知,依然保持着旺盛的思想力量和敏锐的感受能力,仍然洋溢着青春般的活力和激情,沉实稳健地沿着西部文艺的路走下去。正如一首《信天游》里这样唱道:一把把黄土一把把汗,红花绿叶都是用心换。朝肖云儒如期而来的必定是秋天的丰腴和芳香。

相关链接:http://m.v.qq.com/page/v/0/m/v0145bdv00m.html
责编/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