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下午,我校工学院汽车专业的大学日语观摩课上,学生们正以流利的日语出演情景剧,分享寿司的制作方法,还和日语外教快乐互动……工科学生怎么能把日语说得这么好?课上怎么有这么多精彩的互动?这样在西安外事学院乃至全省高校中率先进行的大学外语改革,会对学生未来带来哪些影响?带着一连串疑问记者走进课堂。

复合教学团队精心设计互动课堂
课上,日语系刘老师围绕本堂课目标“自我介绍、介绍他人、介绍学校及教室”为汽车专业学生展开教学。我校教务与学生工作部、工学院、文学院相关领导一同观摩此课。
日本人见面时介绍自己、介绍朋友,可不只是PPT上展示的一些核心词句,而是结合日本鞠躬礼等礼仪,根据时间与环境的变化进行不同方式的问候,刘老师把这些教学元素都融进情景剧中,让同学们互动交流练习。学生们“参演”热情极高。此外,学生们还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制作日式料理,分享日本的饮食文化。期间日本外教也兴致勃勃参与进来。

(外教“参演”情景剧)
这一堂生动有趣的日语课由汽车专业和日语系老师组成的复合型教学团队精心设计。他们发挥各自的优势,资源优化整合,力争1+1>2。为了培养国际化复合应用型汽车专业人才,自这学期初我校汽车高职专业大胆探索,在全省高校中率先尝试教学改革。经工学院与文学院多次协商,提出“专业培训+大学外语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用《大学外语》替代原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大学英语》课程,使学生可以进行《大学英语》或《大学日语》多元化的外语学习,实现特色化的人才培养。

(学生日语情景剧)
新开设的《大学日语》课将教学内容与专业培养相结合,突出日语在汽车行业中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力求与汽车专业特点贴近。课堂上,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充分挖掘文学院和工学院现有资源,利用日语系现有的视觉传达实验室、服装与服饰实验室、日语情景模拟实训室等与汽车工程试验中心配合,进行日语情景体验式教学,模拟汽车厂家、汽车维修工厂、4S店汽车销售情景与流程进行日语模块教学,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尽快与专业及就业接轨。

(师生分享日本饮食文化)
深化教改 培养国际化复合应用型人才
一下课,记者就深入学生当中采访他们的课堂感受。汽检班学生何欢告诉记者:“我最喜欢课上的风俗文化展示,了解日本文化和风俗习惯开阔了我的视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的任泉源说:“师生互动环节特别好,我们能更主动地去练习,大学里多学一门语言就是给将来多一点竞争力。”学生们对学好日语很有信心。

学生们课堂反应如此好,那这次教改对学生们的将来会有怎样的影响?工学院常务副院长杨在华告诉记者,汽车专业在全校乃至全省高校中率先进行大学外语改革,校院对学生的未来有清晰的规划。通过2年基础日语的教学,拓宽学生就业渠道,便于毕业后在日资汽车企业及其4S店就业;有去日本留学意向的高职学生,在国内2年日语基础课程结束后可赴日继续学习2年汽车专业课,获得日本专门学校学位或在日本企业直接就业。
教务与学生工作部副部长潘君表示,大学外语改革不止于此,将来的大学外语将更加多元化,法语、俄语等也会相继成为学生们可选择的课程;像情景教学这样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办法值得推广。教改就是要将我校国际化、应用型、综合性的特点落到实处。
责编/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