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事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外事要闻 -> 正文

省科技厅展示全省典型成果——西安外事学院:构建创新丝路科技合作平台,助力开放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11日   点击量:

编者按:

近日,陕西省科技厅对全省“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典型合作成果集中展示,示范引领全省对外科技合作,2024年1月10日,“秦科技”微信公众号对西安外事学院科技创新成果进行专题报道。

导读:

2023年是我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经过十年发展,“一带一路”已成为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平台,也是开展科技创新合作的重要平台。陕西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和“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十年来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了一系列经贸、科技、教育和人文交流合作,取得显著成效。

值此十周年之际,为深入落实党的二十大对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省科技厅现对全省“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典型合作成果集中展示,示范引领全省对外科技合作,进一步提升我省“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水平。

西安外事学院:

构建创新丝路科技合作平台

助力开放经济高质量发展

西安外事学院“一带一路”国际陆港物流联合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国合基地)成立以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依托学校物流管理专业(省级一流建设专业)和国际合作交流办学优势,深化国际交流、汇聚专家智慧、创新合作模式,在国际陆港合作交流和服务地方经济等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效。

研究领域聚焦国家发展战略

促进国际交流合作

围绕国际陆港形成了三个特色鲜明的研究领域:一是国际陆港研究,目前国内已有各种建成和在建的陆港300多个,国合基地充分发挥陆港研究先发优势,已形成陆港基础理论、代码体系、发展模式、陆港枢纽和行业标准等系列成果;二是中欧班列研究,目前全国开行中欧班列的城市已达90多个,成为陆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物流活动,国合基地围绕中欧班列的运行开展了诸多研究;三是国际陆港人才培养研究,依托学校物流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国际合作交流优势,先后与俄罗斯、韩国、匈牙利等17个国家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了人才培养合作交流活动。

国合基地承办“一带一路”国际化教育创新发展高端论坛

创新研究团队不断壮大

科技成果硕果累累

形成了以本校教授、副教授为骨干,国内外其他中青年学者为补充的国际化科研团队。国合基地现有教授12人、副教授15人、硕士讲师5人,其中博士9人、国外合作研究人员6人。国内人才引进了深圳大学全职特聘教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陈继红教授,2020年获批为陕西省高层次人才;国际人才引进了巴基斯坦籍高层次A类人才Sufyan博士后和Waseem博士。国合基地获批建设以来围绕国际陆港物流研究先后发表各类学术论文68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1篇、国际刊物论文34篇;先后获批省部级课题15项,其中省科技厅国际科技合作课题1项;出版教材专著3部、授权专利9项、发起起草陆港标准3项。

国合基地联合省口岸协会与奔萨国立大学举行中俄物流贸易与物流人才合作培养研讨

代表性成果突出

服务地方经济效应明显

一是国合基地副主任徐德洪教授2021年出版国内陆港领域第一部学术专著《国际陆港理论与实践》,该专著由国内著名专家贺登才、黄有方联合作序推荐。二是国合基地中欧班列研究中心主任王慧珍教授围绕国际陆港和中欧班列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先后2次获得省政府领导批示,同时还获批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国际陆港物流运营管理创新团队。三是徐德洪教授主持的《陕西省“十四五”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成果被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采纳应用,对推动构建数字供应链服务平台和国际陆港物流通道,实现西安空港和陆港高效快捷联动贡献智库建议。

国合基地的建设进一步提升了陕西作为“一带一路”建设核心区,特别是西安陆港中欧班列的发展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形成了广泛影响力,通过陆港国际科技合作助力西安陆港中欧班列信息平台、甘肃陆港海外仓建设和海得邦国际物流集团等国内相关陆港企业走出去,极大地拓宽了国际科技合作的内容,形成“智力成果+项目实施”相结合的国际科技合作新模式。

展望未来,西安外事学院国合基地将进一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新发展格局,围绕国际陆港开放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以创新为抓手,整合优质资源,赋能国际交流合作,实现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助推陕西开放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秦科技”微信公众号

编审/武凡

审核/宣策办